政策通知
【政策通知】市工信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培育“四化”赋能平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2.12.15 10:43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培育支持一批数字类、创新类、服务类平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培育“四化”赋能平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8月31日


广州市培育“四化”赋能平台推动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等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以下简称“四化”),遵循“平台受益、企业受用”原则,支持一批“四化”平台赋能产业、企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思路与路径。

1.一体化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部署,聚焦建设数产融合的标杆城市,坚持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路径,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支撑,集中政府资源扶持一批“四化”平台,依托平台完善“5686”[i]工作推进体系,并结合稳增长、“链长制”、数字经济、专精特新、资金扶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工作专班、基础设施和村镇工业集聚区成片连片改造等重点任务,“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

2.四个重点方向。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企业自身数字化水平,引导企业挖掘数据生产要素价值,融合“实物资产+数字资产”或推动“实物资产”向“数字资产”转换,逐步建立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生产运营管理新模式;网络化协同:加快应用工业互联网推动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构建万物泛在互联、智能高效的网络体系;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代人、人机协同,打造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化提升:围绕双碳经济,推进工业向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等方向转型。

3.开展一批“四化”赋能平台试点,赋能产业、企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围绕工业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数字经济、信息与软件服务、信息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产业园区、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电力管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运行监测、投资合作等领域,结合年度重点任务,每年在重点领域选取培育若干试点平台,以项目征集的方式,支持平台建设以及提供“四化”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各类服务,原则上按项目投入或服务价值给予一定补助和奖励。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扶持重点平台,不撒“胡椒面”。


(二)目标。到2025年底,建设约50个“四化”标杆试点示范项目(市级授牌),基于“四化”赋能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引领作用和较成熟应用模式的“四化”典型场景,建成一批行业特色鲜明、转型成效显著的“四化”示范园区,培育一批优秀的综合型、专业型、特色型平台和龙头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群。


培育三类“四化”赋能平台

(一)数字类平台。积极拓展“互联网+”“智能+”,深度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培育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集成能力强、行业应用广的数字类平台,加快整合线上线下产业资源,加强对生产、流通、服务、消费等各环节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为供需主体、产业链供应链赋能,促进企业“集群式、全链条上平台”,打造开放、共享、共生的产业生态。


(二)创新类平台。打造梯次布局、高效协作的产业创新类平台体系。在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新材料等领域申报组建1-2家国家级和若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企业技术中心、软件示范平台、5G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四化”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促进平台、中试平台等建设,畅通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三)服务类平台。整合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资源,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四化”赋能服务类平台体系,为企业提供委托订单集散、研发设计、产能共享、集中采购、集中运维、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技术标准、计量测试、检验检测、节能诊断、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等可持续的线上线下优质公共服务。培育一批产业集群促进机构、产业链战略咨询支撑机构,服务促进产业链群“四化”提能升级。


重点任务

(一)聚焦产业,实施“四化”强链补链工程。

1.目标。到2025年,以“链长制”为平台抓手,高位推动产业链“四化”升级,梯度培育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8条万亿级产业链、13条千亿级和一大批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汇聚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枢纽。

2.主要工作。

(1)依托21个产业链战略咨询支撑机构等平台,以“链长制”为抓手,瞄准产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需求,高位推动产业链“四化”升级。引导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用“四化”解决方案实施转型升级,对服务企业成效显著的平台,结合成功服务企业的数量、所应用解决方案的价值等给予一定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链长制”各产业链牵头部门)

(2)搭建招商引资平台。落实重大产业项目3+X招商服务工作机制,打造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以及重要展会等招商活动平台。推动央企集团总部、二级三级总部或业务板块总部到广州落户发展。探索发挥各类国企投资平台功能作用,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吸引项目快速落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各区政府)

(3)发挥产业促进机构的平台作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稳步推进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全力抓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加强汽车电子、自主创新品牌建设,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电子集成系统产业综合基地)。推动超高清制播设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产业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4)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开展“广聚群链·湾区启航”——广州市产业链供需对接深度行系列活动,推动一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建设。鼓励21条重点产业链互相开放应用场景,借助社会力量建设并开放一批可复制推广的重点产业链场景项目应用示范,促进供应链近地化配套,推动本土产业链安全。推动重点产业链与金融机构开展“链金合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链长制”各产业链牵头部门)


(二)聚焦企业,实施“四化”培优育强工程。

1.目标。到2025年,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累计培育3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不少于200家“四化”赋能标杆企业,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场景案例。

2.主要工作。

(1)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上推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自测程序,发动企业积极自测,将自测合格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和辅导对象,联合各区开展精准对接和申报辅导。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梯度培育企业库等平台,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区政府)

(2)建立中小企业“四化”平台服务体系。开展“四化”咨询诊断,为企业提供咨询、解决方案。分领域遴选建立服务商资源池,分类别制定“四化”产品目录,鼓励工业企业运用目录内产品推进“四化”转型升级。依托相关专业机构,打造线上线下的广州市中小企业“四化”赋能体验中心,汇聚各类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产品展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3)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平台作用,开展“四化”集成应用创新。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省级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上市后备企业信息库,加大对上市企业费用奖补。力争到2025年,工信领域新增上市(含过会)企业45家以上,新增报广东证监局辅导企业80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各区政府)


(三)聚焦载体,开展“四化”园区革新工程。

1.目标。到2025年,推动“四化”赋能平台与产业园区深度融合,力争建成10个地标性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四化”示范园区,建设3家省级以上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

2.主要工作。

(1)革新产业载体平台。开展村镇工业集聚区成片连片改造试点,以较大村镇工业区为核心集聚周边零星片区,推进区域连片整体升级改造,导入优质产业资源,打造特色标杆园区。结合产业园区区位优势、产业特色,推动“四化”赋能平台在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落地应用,打造一批“四化”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政府)

(2)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争取各类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公共平台、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试点示范等在广州试验区范围内率先落地,探索组建广州试验区高端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创新平台,推动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相关区政府)

(3)打造绿色制造平台。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优化园区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循环链接,推动节能降碳,推进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加强污染集中治理。筹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园,培育一批再制造领军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四)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四化”固本强基工程。

1.目标。到2025年,累计建成5G基站超10万座,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0个以上。推动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软件知名品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规模超万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2.主要工作。

(1)夯实数字底座。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扩容增效,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广东分中心建设,开展工业大数据分级分类应用试点,支持在重点行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打造国家级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2)推动电力基础设施智能化。支持构建“一快一慢”充电设施体系,推动现有公共充电站点转型升级,鼓励超级大功率直流快充设施按加油站模式布点建设,在居住社区和地下停车场全面推进布局智能有序慢充系统。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加快开发储能电池技术和市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政府)

(3)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深入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产品“首应用”,提升关键装备、关键技术、关键产品自主配套能力。按相关规定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的销售推广予以一定比例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采购应用新产品,对企业购买上述新产品的,给予一定补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区政府)


保障措施

(一)搭建产业智库、行业联盟和协会等平台机构。支持龙头企业发起组建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对成立全国性行业协会、产业智库的可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行业协会发展。对各产业链企业和行业协会牵头举办的各类产业活动,符合条件的,可按照规定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实施“四化”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搭建“四化”人才智库,推动产教融合,开展产业人才专场招聘。(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联)


(二)搭建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举办好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工业文化发展大会等主场活动,打造高层次招商引资推介平台。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知名展会,推动本地优势产品和服务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拓展,提升广州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区政府)


(三)搭建平台化服务体系。以“服务企业提升年”行动为抓手,成立专责服务组,深入300家重点工信企业生产一线“摸实情、问需求、解难题”,动态掌握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情况,及时收集和解决企业困难诉求。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企业咨询和诉求,平台化、系统化、批量化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共性问题和个性化困难诉求。落实市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实施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培育计划。鼓励“跑上去、走出去、沉下去”,力争国家和省的支持,带领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寻求合作,下沉到企业全力纾困解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链长制”各产业链牵头部门,各区政府)


本方案相关补助和奖励应按照规定程序纳入各有关部门管理的资金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申报指南等文件中执行。本方案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注释:

[1] 5686工作体系:全面升级打造“五大支柱”(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开展“六大行动”(智车、强芯、亮屏、融网、健药、尚品行动),实施深度融合“八大提质工程”(数字经济、产业链群、技术创新、主体壮大、湾区协同、三品战略、绿色低碳、营商环境等八大提质工程),建设“两城两都两高地”(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

注:下载附件及查看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来源:广州工信